这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
对于第一次当母亲的年轻妈妈来说,由于经验不足,在带孩子方面很容易有误区。
就像小果看到这个新闻,不由得感觉胆战心惊。
温州一个13个月大的小女孩吃玉米撑破了胃,在医院住了两个月胃都没有长好。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孩子的妈妈前一天烧了一锅排骨炖玉米,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特意喂了她一大碗玉米。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就指着肚子叫痛。
父母当即就把孩子带到诊所开药挂水,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发严重了。
肚子鼓成了一个球,并且孩子呼吸急促,好像快喘不过气来了。
后来被紧急送去了儿童医院,进行手术。在麻醉前,孩子出现了心脏停跳!幸好现场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终于把孩子从鬼门关口拉了回来。
打开腹腔,医生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孩子的腹腔里有着大量未消化的玉米,胃已经发生了破裂。消化道穿孔,胃直接被玉米撑破了!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抢救,医生终于把孩子的胃补好。但是因为感染严重,修补的胃一直很难愈合。十几天后,医生又给她做了第二次手术。
主治医生称:“玉米膳食纤维丰富,本身就不容易消化,及时是成年人进食大量玉米也会胀气、消化不良,一岁多牙齿没长齐的幼儿更要注意。”
宝宝积食是怎么造成的?
看到这样的新闻,小果觉得很心疼这个孩子。
现在的家长,总怕孩子吃不饱,于是各种追在屁股后面喂饭。
“知道你没吃饱,再来一口。”
“就吃这么点,怎么可能会饱?”
“这一碗不吃完,不准下桌!”
......
诸如此类的话,往往会让孩子都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只顾闷头吃。
其实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已经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了,反而更多都是营养过剩的问题。
加上家长总想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宝宝吃,一旦宝宝吃的东西太杂,就容易造成积食。
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给宝宝的肠、胃、肾脏增加负担,还会危害宝宝的身体,爸爸妈妈们要尤为注意!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一定不要强迫他,不想吃就不吃。
俗话说:“要想宝宝安,三分饥和寒。”
也就是说,要想让宝宝平安不生病,只需要吃七分饱、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反而容易生病。
家长们无需过多担心孩子不吃饭、营养跟不上的问题。孩子胃口不好时,饿一两顿,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反而会让孩子饿了找饭,变得主动吃饭。
这几类食物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豆类:豆类含有低聚糖,容易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产生一些气体,进而引起腹胀气、腹痛等症状。
有肠胃炎患者尽量少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
奶油土豆泥:土豆泥本来是好吃又健康的食品,不过不少妈妈为了让土豆泥的口感更加细腻,口味更吸引,会在土豆泥中加奶油提香,而奶油正是难以消化的食物。
对于乳糖不耐的宝宝来说,土豆泥中加入奶制品会让肠胃产生不适。
油炸类食品:炸鸡块、炸薯条之类的油炸食物,含油脂和高脂肪,而这两种物质堆积在胃里就会造成疾病。
油脂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很难消化。而孩子肠胃功能没那么强大,所以应该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巧克力:宝宝大量食用巧克力不但会带来多余的热量,也容易给肠胃造成不适。小果君要提醒大家,3岁以下的宝宝是不适宜食用巧克力的。
洋葱:洋葱、大蒜、韭菜这类食材富含各类营养素,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不过这类食物的缺陷就是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如:胀气、腹部绞痛等。
宝宝积食
重在预防
除了要避免上面几类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的食物,身为父母的我们,还要做好下面这几点,才能更好的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
1、哺乳期的妈妈饮食要注意忌口:处在哺乳期的妈妈饮食要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宝宝所有的营养都是来自妈妈,妈妈饮食无度,宝宝就可能出现“奶积”。
2、调整宝宝饮食结构:多让宝宝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的给宝宝增加高热量的食物。
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
3、宝宝晚上不要吃太饱:幼儿时期的宝宝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变慢,容易积食。
因此,晚饭时,别让宝宝吃的太饱。即使喝配方奶,也要多加些水,少放一点儿奶粉。
4、让宝宝吃七分饱: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宝宝的身体。
所以,不仅大人要吃七分饱,宝宝也是吃七分饱哦!
5、睡醒后的1小时内不要让宝宝进食:宝宝刚睡醒后的1小时内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休息状态运转到正常状态需要一点儿时间,这时候最好不要给它们增加负担,否则就容易造成积食。
6、三餐要定时定量:宝宝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影响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同样少食多餐也能帮助宝宝预防积食。
其实啊,说到底,不想让孩子承受吃太饱的痛苦,最主要的就是大人管住手、不去过多的喂孩子;管住孩子的嘴巴,尽量饮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