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考界有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尤其是在一些学医的家长中更是口口相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60万医学生,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
在甘肃省庆阳市农村调研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因无人学医而面临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卫生院院长邵亚洲介绍,当地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全镇村医年龄最小的43岁。
45岁的肖金镇张庄村卫生室村医邵玉宁说,自己曾动员女儿学医,但孩子以“没双休,晚上还出诊”为由表示坚决不干。全省虽然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医疗人才,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村里选择学医的人越来越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张连生表示,部分医学院临床专业依旧热门,国内医学院招生分数高,并不缺乏优秀的学生报考。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医护人员的子女从医的比例非常低,以兰大二院为例,医护人员的孩子学医比例不到10%。中国医师协会今年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
记者在北京、甘肃等地采访医学院后发现,较之改革开放初期,医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即使考取了医学专业,之后穿上白大褂者也明显减少。
医师资格考试精选视频推荐:
2019年临床医师-考点知识精讲
2019年乡村全科考试黄金考点
2019中医学考点知识视频精讲
2019中西医结合考点知识精讲
2019年口腔医学考点知识精讲
“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告诉记者。
不愿意穿“白大褂”成因复杂
执业环境变差,超负荷工作下难以“精益求精”
兰大一院心脏中心主治医师徐吉喆说,一些家属缺乏基本医疗知识,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医院就该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略了医疗的高风险性。
甘肃兰州一名大四医学生蔡宏明(化名)说,“医闹”现象眼下有所缓解,但自己实习期间会碰见患者拿“百度百科”指挥医生治病,“有的病人不做安排的检查,也不签字,还质问医生是谁规定的,给正常诊治制造了麻烦”。
张连生说,自己女儿本硕博学医连读8年,毕业2年后在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工资加绩效为8000多元;侄女本科毕业,在苏州做医药代表,工作首月仅工资就有7000多元。工资偏低、就业心态等综合因素下,许多医学生纷纷跑去制药企业当医药代表,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
各地医学院普遍扩招
张宏冰说,一些大学不差钱,没有招生压力。多数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只有少量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所以只得尽可能多招学生,影响了医学的精品教育特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多数不能从医或找到理想的医院就业。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
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
想让更多年轻人穿上“白大褂”,还需要为医生提供合理收入,改革不完善的医疗制度,解决培养人才与基层需求脱节的问题。
首先,让医生获得合理收入,改革医学生培养模式。兰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阎立新说,目前医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比如,甘肃对公立医院的工资基数参照普通事业单位,医生不能和公务员作同等对照。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后多处于超负荷状态,应尊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合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薪资。
张宏冰建议,可考虑学习美国的住院医生3至5年、专科医生2至3年的培养模式,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医生到地方医院就业,缩小大医院与小医院医生的收入差距。
其次,大力发展地方医院,畅通基层医院人才引进渠道。阎立新说,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目前各地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但大部分都是给钱给物投资硬件,医学人才软件方面仍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在个人待遇、职称晋升、事业发展上给予倾斜政策。
张连生说,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还在于一些基层医院进人机制不畅。需要进一步改革基层滞后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医院用人自己说了算,打通医生进修晋升通道,使出台的新政真正体现尊医重卫。
第三,因需施教和精英教育并重。阎立新说,如今许多专业医学人才,不仅是小医院缺,大医院也很紧俏,如何保障医学人才有效供给,需要医学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拿精神卫生专业来说,心理疾病治疗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医学院目前培养的该专业本科生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翻倍扩招难免会出现教育质量滑坡。”阎立新认为,大学整体发展趋势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但医学教育绝对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才可以。
看到这里,那到底我们该继续学医吗?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来看看一位医学博士是怎样说的吧
一个医学博士回答:到底要学医吗?
第一:医生在欧美国家是贵族,但医生在中国绝对不是贵族,而且医生作为群体成为贵族的可能性为零!
我国的医生同仁们,常常拿自己跟美国医生对比,觉得人家美国医生收入和社会地位那么高,而我们干着跟他们同样的事,甚至比他们的工作量大,应该和他们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曾经我也深以为然,随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入,现在觉得这种推论实属一厢情愿、异想天开。
2017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77万美元,同年美国医生的平均收入是29.4万美元。美国医生收入是人均收入的5倍多一点。
2017年,中国人均收入5.54万(人民币),如果按照上述倍数,中国医生的平均收入应为28万人民币。然而现实情况如何呢?在1月9日的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年会上,《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发布,男性年平均工资是78702.83元,女性年平均工资是73294.47元。
好了,不要跟我说什么灰色收入,现在医疗贿赂超过5000元就要吊销医师执照。您不会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冒着这么大风险去增加收入吧?
美国的医生是贵族,这些人在成为医生前的原生家庭绝大部分也是贵族。为啥?因为:1、不是贵族根本读不起医学院;2、不是贵族很难考上医学院并顺利成为医生。如今阶层固化的话题谈得比较多,越是发达的社会,阶层越是趋于固化,单纯就教育资源而言,肯定也是分布不均的,社会底层的孩子一定不如社会上层的孩子优秀。
所以,在欧美国家,出生贵族,然后又通过努力成为医生,那是高投入高回报的。这个规律放在我国也是一样的,香港的状元很多会选择医学院,而大陆的状元没有选择医学院的。再看看那些达官贵人,有几个人会让子女报考医学院?
为什么要把这点放在最前面?就是要让家长和学生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正确的预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顺便说一句,这个逻辑性不是我第一个使用,但这个观点应该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
第二:医生成才时间很长(在美国也是),您的家庭要能够接受这个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关于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医生而言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即便是不读研究生、不读博士、不走科研这条路,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必须时刻保持学习,否则很容易被淘汰。
第三:(好处来了)医生从业标准越来越高,医生可以干别的,但是别的不可以当医生。
取消临床医学的大专招生。而临床医学学历(包括中医学),是报考执业医师的必须要求。也就是说,要成为医生,必须是临床本科毕业(中医学)。而各大医学院临床本科的收分线,相信各位家长和考生也都心里有数,并不低啊!
虽然说目前医生的平均收入不算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会越来越高?不知道。但如果你没有考入医学院的临床本科,你根本当不了医生。
第四:家里有一个医生,对亲戚朋友看病就医,有着极大的益处。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任何人和家庭都避免不了看病就医。虽然现在看病就医越来越便利,但却仍然代替不了一个医生亲属。关于这个,在我之前发的文章中有详细阐述:
医生朋友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五:医生是老来红,经验越丰富越有价值。
这一点无须多言,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那种年纪大了或者退休了就被忽视的落差感,对于医生而言可能要好许多。
第六:关于出国。
如今出国学习已经很多了,即便是军医大学,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多了。那么能不能更进一步,比如考取美国的医师执照呢?我想说的是:
中美贸易战不就是咱卖了一些利润超低的粗加工产品到美国,然后人家嫌贸易顺差大了么?现在你要去美国抢占美国人自己都羡慕不已的贵族——医生——的饭碗。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第七:关于军医大学。
是的,你算是问对人了,在下如假包换军医大学毕业的。我需要遵守的纪律,不用我向您解释了吧?但既然问到了,我也不来虚的。
军校学员入学就享受军人待遇,不但读书不花钱,还要发津贴。毕业后直接是干部(军改后可能是文职人员),工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客观地说,一名刚刚毕业的军医大的本科生,比普通医学院刚毕业的本科生(可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工资肯定是高的。另外,军医大学在业内还是不错的。
但同时你得有心理准备成为一名基层军医或者卫生员。基层军医很光荣……
第八:如果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人物,我保证,你会名利双收。
无论是成为学科带头人,还是学霸级人物(不是学习成绩好的那个学霸,而是学术领域的霸主),又或是技术相当精湛(注意,是相当精湛,一般精湛都不行)。只要你能成为行业顶端5%,甚至2%那群人……
写在最后
每一个事物都它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你怎么认为?你的信念是什么?即使大部分人都一直觉得学医会很辛苦,但总还是有许多人为了救死扶伤、拯救生命而努力、坚持着。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