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是客观题的外表+主观题的内核。它既有选择题的优点,简单干脆、便于数据统计;同时也是对考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的重点考查,尤其是机考设置的作答不可逆的规则,更是真切地反映了现实中的临床场景。重要性可见一斑,难度也可见一斑。
案例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及处理病情的能力,因此常常采用图形、视频等形式,营造出更加接近临床实际的环境,这样就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出考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每道案例分析题有3-12问,每个问题有6-12个备选选项,每一个备选选项对应不同的分数权重。考生每选到一个正分选项会有对应得分,选到一个负分选就会扣对应得分,直至扣完得分为0。所以,小编提醒备考考生在做案例分析题时,对自己拿不准的选项最好不要选,以免选错被扣分。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题,答好第一问是核心。案例分析题在共用题干的一组题中,每一问与上一问都有直接关联,并且答完上一问再做下一问时,不允许再回去修改上一问的答案。所以,每一组案例分析题都要多花点时间答好第一问,后面的提问才有可能少丢分。
注意易混知识点“误导”。几乎每一组案例分析题都会有因临床表现相似的易混知识点这种情况,比如外伤后膝关节疼痛,你的第一反应推测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但最后诊断却是“股骨骨肉瘤”。所以,做题时不能想当然,不能简单地用平时临床常遇到的情况来推断。需要细心审题,注意题干的那些细节。
细心审题,把握“关键词”。因为它很可能提示了重要的做题信息。比如问题中出现“可能”、“哪些”等,该题很可能就是多选题;而“最佳”、“最可能”、“哪个”等,则该题只有一个答案。另外,“不正确的”、“错误的是”、“不合适的是”等等反向提问,一定要细心审题,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因粗心导致答错题。控制做题速度,把握好做题节奏。若遇到了压根不会做的题目,切忌过分“恋战”,医考场建议直接根据自己的第一猜测来选答案,不值得去花太多时间左右摇摆,我们要始终把握一点,把时间留给自己有把握但需要推敲的题目上,把握好做题节奏。
考试要冷静应对。如果到第二问、三问时,发现第一问答错了,千万不要纠结懊恼放不下,要静下心来重新纠正诊断思路,冷静应对接下来的每一问。平常多练习,熟能生巧。备考复习要多加练习,通过多做多练来训练和掌握做案例分析题的思路,这样才能在真实考场上做到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