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年后返工还是应尽量减少出行,如果一定要返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重点提防办公场所的3个高危地带,这些地方更易传播病毒。办公区哪些地方最危险?怎样因“地”制宜地做好防护?
1办公区最高危地点:电梯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大、人员来往频繁的地方,都是高危地带。
01 最高危电梯
电梯内空气极其不流通,且人员往来频繁,按钮更是高频接触的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最高。
防护建议:
乘电梯时务必戴好口罩;
有条件的单位,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尤其是按扭区;
接触按钮时,可用纸巾或消毒湿巾隔开;
如果手直接接触了按钮,出电梯后第一时间洗手;
在电梯里,不要用手揉眼睛、接触口鼻;
尽量不在电梯内交流;
低楼层的人建议走楼梯,爬楼时不要触摸扶手。
02 次高危食堂/餐厅
食堂就餐时,人员密度大,且需脱下口罩,会对病毒的传播起到助推作用。
防护建议:
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
摘口罩时,不要接触污染面,而应通过耳挂取下;
错峰就餐,避免扎堆;
避免面对面就餐,吃饭时尽量不说话;
有条件的人可以自己带饭。
03 第三高危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防护对人对己都很重要。
防护建议:
办公室内也应佩戴口罩;
办公室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减少面对面交流,尽量线上沟通;
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勤洗手,传阅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
多饮水,每人每日饮水不应少于1500毫升;
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长;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
除了根据场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护外,钟南山院士还提醒即将返岗的人,一定要勤洗手,并正确使用酒精消毒。 勤洗手: 到单位,第一时间洗手; 吃东西前,先洗手; 到过电梯间、饭堂等高危区,回来洗手; 外出回来,马上洗手; 要接触面部,特别是鼻孔和眼睛前,先洗手。 正确使用酒精: 像喷香水那样将酒精洒在身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对平时容易接触到的物品进行消毒,如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和鼠标键盘等。酒精喷洒后自然晾干即可,不用擦拭。
2钟南山给普通人的9个建议
除了给即将返工的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钟南山院士还给普通人提出了9个防护建议。
01 最重要的一条:不要到处跑
不管年前还是年后,钟南山院士始终强调减少出行,这不仅关乎自己和家人,也关乎整个社会。
宅在家时,应格外注意3个细节。
通风:每日打开门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天气好时,可以晒晒被子、衣服。
洗手:回家后、做菜前、吃饭前、如厕后,应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左右。
饮食安全:处理食物时生熟分开,肉类充分做熟再吃;家庭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02 不要参加集会
少出门、少聚会,是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方法,尤其应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共浴池、棋牌室等。
03 出门戴口罩,不一定戴N95
钟南山院士表示,戴口罩不一定要戴N95,医用外科口罩即可阻止大部分病毒进入呼吸道。
如果口罩不够用,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提醒,普通大众的口罩不必用一次换一次,可根据清洁程度延长使用时间。
04 摘口罩时,不要抓着污染面
05 学会正确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注意使双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时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一定要勤洗手。
06 发烧仍是感染的典型症状,必要时就医
钟南山强调,发热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
通常发热在38.5°C以下,以物理降温为主,为避免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建议先在家观察。(戳此处,教你判断哪种发热需去医院)
07 接待过疫区来的人,要格外小心
钟南山提醒,如果接触过疫区来的人,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咳嗽、嗓子痛、发热等迹象,可以去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
即使没有症状,也应提高警惕。因为潜伏期的人,有多大的传染性尚无定论,早发现,早隔离对疫情的控制极为重要。
08 春运返程测体温
春运返程人员流动较大,通过体温检测有助提前发现感染者。家里也可以准备一支体温计,注意观察体温情况。
09 医务人员保护好自己
医务人员奋斗在一线,需频繁接触患者,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助他人。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说,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院士说,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她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江援鄂重症救治组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
“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他还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科技部:已遴选部分药物进行疗效验证并行推进多方向疫苗研究
在2月4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为应对疫情,中国已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进行部署。
她介绍,中国在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在疫苗研究方面,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的研究。
发布会上,孙燕荣指出,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科研攻关组,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的科研专家队伍。
专家组一直在跟踪研判,加强部署,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三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
在这16个攻关项目中,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若干重点研究方向来进行部署。除了应急项目的推进,科技部也对前期已经开展的科技创新的部署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一系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产生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荐,并且已经用于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
孙燕荣指出,科研攻关工作要与临床需求、防控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够向联防联控机制推荐有效的临床救治产品和技术,作为科研攻关的首要目标。
截止到目前,相关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病原学研究方面,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并以最快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
在诊断技术和产品方面,中国所推动和研发的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当前正在积极推动研发免疫学等快速诊断产品。
在药物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当前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
在疫苗研究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为了提高成功率,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