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岁婴儿“灌肠”退烧,退烧不成反肾衰!

2019-09-20
4223

现实中,许多的家长都患有“发热恐惧症”,生怕发热把孩子脑子烧坏了,到了医院强烈要求赶紧把孩子体温退下来。

微信图片_20190920111442.jpg

6个月大的男婴高热不退,爸妈心急如焚来到村卫生所,当地村医用中药灌肠退烧。孩子不仅没退烧下来,反而病情越来越重,面色发灰。爸爸妈妈赶紧把他送到了武汉儿童医院治疗。


大医院的检查结果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孩子心脏、肾脏、肝脏功能很差,甚至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每次都需要做十多个小时的透析,通过机器来维持生命。而酿成这起悲剧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初的一次“灌肠退烧"。


这样的教训真的是让人痛心疾首!


不建议给宝宝使用灌肠退烧


家长们往往会误认为灌肠退烧与孩子在肛门使用的退热栓类似,相对于打针、吃药比较安全,大错特错!


灌肠退烧常用的药物是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和氨基比林、安替比林、赖氨比林、氨酚比林、安痛定等水杨酸类退烧药,还有一些中成药。这些药物因为肝毒性、肾毒性太大,对宝宝都是禁用的,何况拿来灌肠用的?


许多小医院、小诊所使用的这些灌肠药物剂量偏大,药物灌肠吸收到血液里面,结果造成肝脏、肾脏、心脏的损害。 因此不建议宝宝使用。


灌肠退热危害大,请人人皆知


首先,药物最终在肝脏肾脏代谢。药物灌肠后,随着肠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药物最终在肝脏、肾脏代谢。


一些乌七八糟的退热药,要么退热机制不清,要么药品成分不清,要么药品副作用太大,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药物灌肠退热损害肠道粘膜。小宝宝肠道娇嫩,药物灌肠退热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有时候药物还容易引起肠道粘膜损害,溃疡出血,严重时出现肠道穿孔。


另外,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药物灌肠容易破坏肠道正常的定值菌群,造成肠道菌群紊乱。或者肠源性细菌感染。


宝宝发热后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3个月以内的宝宝:立即带去医院就诊。3个月以内的宝宝如同风中的蜡烛,生命力脆弱,处理不及时容易使病情变严重,需特别谨慎。只要孩子发热,就应带他去医院就诊。不要拖。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38.5℃以下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可先在家观察。可以用开窗通风、适当脱减衣物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同时让宝宝多喝水,或者给他喝点淡一些的果汁,或者是口服补液盐III。体温超过38.5℃时,或者虽然未到38.5℃,但精神状态较差,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药。无好转,应尽快医院就诊。


宝宝发热后的治疗误区


1、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国内外研究发现,单用一种退热药与合用退热药效果相当。


2、发热捂汗。有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小孩发热,千万不能穿的太厚,抱被裹得太多。否则孩子容易患“捂热综合征”,导致缺氧、脱水,严重者并发呼吸衰竭、脑水肿、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3、酒精擦浴。发热用酒精擦浴,孩子容易皮肤过敏,孩子容易醉酒,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


4、不要用氨基比林、柴胡、阿司匹林等退热。副作用太大,儿童已经被禁止使用。


5、激素等退热针退热。许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边缘贫困地区,孩子发热家长常常非常非常着急,于是乎地塞米松开始登场退热了。


6、灌肠退热。副作用上面已经说过。


7、发热就用抗生素。太不应该了。抗生素滥用百害无一利。


8、发热就输液。能口服吃药,就不要输液。花钱又多,孩子又受罪,有时候还容易出现输液反应。


总之,灌肠退烧、打退烧针......快速退热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请家长们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学习一些医疗知识,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


直播推荐

查看更多
2021百通考研新大纲巨变解析【务必进群领取新资料!】
2021百通考研新大纲巨变解析【务必进群领取新资料!】 查看详情

免费试听

查看更多
临床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
临床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 查看详情

考试辅导

查看更多
2024年中西医医师私塾小班(钜惠预售)
2024年中西医医师私塾小班(钜惠预售) 查看详情
微信公众号:百通世纪